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基本意义
要理解“245阳性”,首先需了解乙肝五项常见指标的作用:
- 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:阳性表示当前感染乙肝病毒(HBV),是传染性的主要标志。
- 乙肝表面抗体(HBsAb):阳性代表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,可能通过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后恢复获得。
- 乙肝e抗原(HBeAg):阳性提示病毒复制活跃,传染性强。
- 乙肝e抗体(HBeAb):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减弱,传染性降低。
- 乙肝核心抗体(HBcAb):阳性说明曾感染过乙肝病毒(包括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)。
在“245阳性”的组合中,HBsAg为阴性,而HBsAb、HBeAb、HBcAb为阳性,这一结果通常指向特定的感染阶段。

“245阳性”的临床场景与意义
“245阳性”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:
-
乙肝感染后的恢复期
患者曾经感染乙肝病毒,但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了病毒,体内HBsAg转阴,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(HBsAb),HBeAb和HBcAb作为“感染痕迹”长期存在,表明机体曾与病毒斗争并获胜。
特点:肝脏功能正常,血清中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(HBV-DNA),属于非活动性携带状态。 -
隐匿性乙肝感染(OBI)
极少数情况下,患者肝细胞内可能存在低水平病毒复制,但血液中HBsAg浓度过低无法检出,此类人群需通过高灵敏度HBV-DNA检测确认。
关键点:无论哪种情况,“245阳性”均代表当前无活动性乙肝感染,且机体已具备对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。
传染性分析:病毒DNA检测是关键
判断“245阳性”是否具有传染性,需结合HBV-DNA检测结果:

-
若HBV-DNA阴性(<10-20 IU/mL):
表明血液中无游离病毒颗粒,不具备传染性,绝大多数“245阳性”者属于此类,无需担心通过血液、性接触或母婴途径传播病毒。 -
若HBV-DNA阳性:
可能存在隐匿性感染,病毒低水平复制,此类情况具有潜在传染性,但传染力远低于HBsAg阳性者(尤其是HBeAg阳性者),需进一步评估肝脏炎症程度,并定期随访。
流行病学数据:研究显示,约90%的“245阳性”者HBV-DNA为阴性,无传染风险;仅少数OBI患者需警惕通过输血、器官移植等特殊途径传播。
生活建议与注意事项
- 常规生活与工作
对于HBV-DNA阴性者,日常共餐、拥抱、共用办公室用品等无传播风险,可正常参与社会活动。 - 婚恋与生育
- 伴侣若未感染乙肝且无抗体,建议接种疫苗。
- 孕期需筛查HBV-DNA,若为阴性则无需阻断治疗;若为阳性,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母婴传播风险。
- 医疗操作
进行手术或献血前,应主动告知“245阳性”状态,但无需特殊隔离。 - 定期随访
即使HBV-DNA阴性,也建议每1-2年复查肝功能和乙肝标志物,确保抗体滴度充足(HBsAb>10 mIU/mL)。
“245阳性”是乙肝感染后的良性状态,代表机体已清除病毒并产生免疫力。绝大多数情况下无传染性,无需过度焦虑,唯一需警惕的是少数HBV-DNA阳性的隐匿性感染,但此类情况传染性极低且可控,科学认知、定期随访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是应对此类结果的最佳策略。
参考资料:
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21年版)》
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Hepatitis B Fact Sheet.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