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,义乌这座“世界超市”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静默管理首日,国际商贸城六十多年来第三次关闭,一区到五区的通道拉上了警戒线,平日里需要侧身才能通过的过道变得空旷,只有保安的脚步声在回荡,商户老陈站在自家店铺前拍了张照片——卷帘门紧闭,门上贴着的封条在晨光中格外刺眼,他发朋友圈:“我的店铺在睡觉。”
但义乌人从不让生意真正睡着。
老陈的手机在静默第一天就响个不停,迪拜客户询问圣诞订单,巴西客户催交期,墨西哥客户想要修改设计,他从仓库搬出样品,在客厅铺开一块白色背景布,让女儿帮忙拍摄产品视频,十七岁的女儿第一次认真观察父亲的工作——他讲解商品时眼睛会发光,那些她从小看到腻的圣诞挂件,在父亲口中仿佛都有了生命。

“这个雪花水晶球,里面是莱茵河畔的雪景。”老陈对着镜头说德语“Frohe Weihnachten”(圣诞快乐),发音不太标准,但诚意十足。
在廿三里街道的一个出租屋里,巴基斯坦商人阿赫迈德正在经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,库存卖光了,新货进不来,房租要交了,他给老家妻子视频时,三岁的儿子在屏幕那端哭闹要新玩具,阿赫迈德强装笑脸,用中文说:“爸爸很快回家。”
转机来自一个微信群,群主是社区工作人员小吴,她把辖区内外国商人拉进群,每天发布防疫信息,帮忙协调生活物资,有人开始在群里发产品信息——先是试探性地发几张图片,接着有人询价,有人要样品,小吴灵机一动,征得同意后把群名改为“国际采购应急群”。
三天后,这个群衍生出西班牙语、阿拉伯语、俄语三个专业群,不会外语的商户找来自家孩子当翻译,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加入帮忙,深夜十一点,群里还在滚动着商品信息:“圣诞树彩灯,红绿黄三色,USB接口,有库存图片”“仿水晶项链,施华洛世奇品质,价格美丽”……
阿赫迈德在群里接到一个订单——五百条祈祷毯,他不会说,这是给老家清真寺的礼物。
静默第十八天,老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说德语,老陈只听懂“圣诞”和“紧急”,他赶紧让女儿接电话,原来是一位德国老客户,往年都来义乌采购,今年过不来,眼看圣诞季要错过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来电话。
女儿充当翻译,老陈在旁报价,两个小时后,订单确认——二十个货柜的圣诞装饰,挂掉电话,老陈看着女儿:“你什么时候德语这么好了?”

“我选修了二外。”女儿轻声说,“本来想给你惊喜。”
老陈红了眼眶,他从未想过,有一天会通过这样的方式重新认识自己的生意,认识自己的孩子。
解封那天,国际商贸城恢复营业,商户们早早来到市场,相互问候的不是“吃了没”,而是“群里那个巴西订单你接到了吗”,老陈店铺的卷帘门缓缓升起,阳光照进展厅,那些圣诞老人、雪花、麋鹿和星星重新熠熠生辉。
阿赫迈德带着新签的合同来到商贸城,他要追加祈祷毯订单,还要开拓新品类,见到老陈时,他用刚学会的中文说:“危机过去了。”
老陈笑着摇头:“不,是义乌又活过来了。”
数据显示,义乌在解封后第一周发出快递超一亿件,同比增长15%,那些在静默期建立的微信群保留了下来,成为新的贸易渠道,年轻一代通过屏幕接触世界,老一代商人学会在云端守护生意。
这座城市从未真正停摆,当物理空间暂时封闭,商贸以另一种形式在屏幕间流动,就像老陈后来对女儿说的:“义乌人生意经里没有‘暂停’键,只有‘转换’键。”
世界超市的货架上,商品永远琳琅满目,而比商品更珍贵的,是这座小城在每一次危机中展现的韧性——当一扇门关闭,义乌人总能找到那扇窗,并把窗开得比门还大。
"希望通过本文,你能对义乌疫情故事和义乌疫情故事简介有更全面的认识。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,不妨点个赞或分享给身边的朋友。持续关注本站,解锁更多实用干货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