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绿色号 汽车 转运列车上的归途密码,一名内工大学子的疫情迁徙独白

转运列车上的归途密码,一名内工大学子的疫情迁徙独白

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在耳边规律地响起,K1382次列车正载着我——一名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学生,穿越苍茫的夜色,窗外是飞驰而过的模糊光影,窗内是戴着口罩、神色各异的同路人,这是一趟特殊的旅程,一场在疫情背景下从校园到故乡的迁徙,当“内工大”与“疫情火车”这两个词在生命里交汇,它们不再只是冰冷的名词,而成为一代青年集体记忆的鲜活注脚。

记忆闪回三天前的内工大校园,图书馆前的核酸检测长队蜿蜒如河,同学们安静地等待着踏上归途的“通行证”,通知群里弹出的列车班次信息,让沉寂已久的屏幕瞬间沸腾,我们像即将迁徙的候鸟,在疫情的季风里寻找回家的航线,打包行李时,我在行李箱夹层塞满了口罩和消毒液,这些曾经的非常态物品,如今已成为旅行的标配,宿舍楼下的告别没有了往日的拥抱,只有隔着口罩的点头示意和眼神里的祝福——这是疫情教会我们的新型告别礼仪。

走进车厢的那一刻,仿佛进入了一个微缩的疫情社会,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,取代了往日火车上熟悉的泡面味道,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着口罩令,只在与乘务员核对信息时短暂拉下,我找到自己的座位,小心翼翼地用消毒湿巾擦拭小桌板和扶手,这套动作已经熟练得如同呼吸,邻座的同学我们相视一笑,那笑眼弯弯的弧度,成了口罩时代最温暖的表情符号。

列车开动后,车厢里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静谧,没有了往日的喧哗,大多数人低头看着手机,或闭目养神,偶尔有孩子哭闹,也会被家长轻声制止,这种自我约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秩序,是疫情三年来社会默契的缩影,我去接热水时,注意到一位女生正对着手机屏幕低声抽泣,视频那端应该是她的家人,疫情让相聚变得艰难,让每一次分别都可能成为漫长的等待,但也让亲情以另一种方式变得更加浓烈。

夜深了,我却毫无睡意,透过车窗望着远方零星灯火,思绪飘回校园,记得封控期间,我们在宿舍上网课,在阳台唱歌,用各种方式对抗物理空间的局限,内工大的白杨树见证了我们这代特殊的大学生的坚韧——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,在限制中创造可能,而这趟疫情列车,恰似我们求学之路的隐喻:在固定的轨道上行进,却承载着无数奔向不同未来的梦想。

转运列车上的归途密码,一名内工大学子的疫情迁徙独白

当晨曦微露,列车广播响起即将到站的通知,车厢里开始有了轻微的骚动,人们整理行李的动作中透着按捺不住的期待,我摸了摸口袋里已经泛旧的车票,这张小小的纸片,不仅连接着两个地理坐标,更连接着两种生活状态——从集体生活的校园到家庭温暖的港湾,从自主独立的学生到父母眼中的孩子。

转运列车上的归途密码,一名内工大学子的疫情迁徙独白

站台越来越近,车速逐渐放缓,我深吸一口气,感受着这一刻复杂的心绪,这趟疫情下的火车旅程,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书下的历史脚注,它记录的不是宏大的叙事,而是无数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微小波动,当未来的人们回望这段历史,他们或许会记住的是数字、政策和时间线,但对我们而言,真正难以忘怀的是这列夜行火车上的每一个细节——那些口罩背后的表情,那些保持距离的关怀,那些在特殊时期依然前行的勇气。

列车停稳,车门开启,我拎起行李,汇入涌动的人流,走出站口的那一刻,凛冽的晨风扑面而来,我拉紧口罩,抬头看见天际那一抹破晓的曙光,无论道路如何曲折,我们始终在向前;无论旅途多么艰难,家永远是最終的方向,这趟内工大疫情火车,终将成为记忆长河中的一个坐标,标记着我们曾经如此生活,如此迁徙,如此在困境中守护着对正常生活的渴望与坚持。

"希望通过本文,你能对内工大疫情火车和内工大疫情火车停运了吗有更全面的认识。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,不妨点个赞或分享给身边的朋友。持续关注本站,解锁更多实用干货!"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inatycoon.com.cn/qc/1277.html

作者: admin

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/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
下一篇
http://cinatycoon.com.cn/zb_users/upload/2025/10/20251020224015176097121597107.jpg

哈尔滨全市将进行核检/哈尔滨要求全体市民做核酸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