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
根据西安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,截至2023年10月,本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较往年同期略有上升,主要集中在周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,病例多为青壮年群体,与秋收农忙期野外活动增多、接触鼠类污染环境的机会增加有关,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为7至14天,临床以发热、出血、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伤为主要特征,重症患者可能危及生命。
专家分析,本次疫情波动与以下因素相关:

- 自然因素:秋季气温适宜鼠类繁殖,农作物收割导致鼠类向居民区迁移;
- 环境因素:部分区域卫生整治不足,存在鼠类孳生环境;
- 人群暴露:农村地区防护意识薄弱,田间劳作时未充分采取防鼠措施。
政府防控措施与应急响应
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,西安市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已启动应急机制,采取以下关键措施:
-
加强监测与预警
- 在全市范围内增设监测点,对高危地区开展鼠密度与病毒携带率动态监测;
- 医疗机构实行出血热病例日报告制度,确保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-
开展环境整治与灭鼠行动
- 组织专项队伍对农田、垃圾场、下水道等鼠类活跃区域进行药物灭鼠;
- 动员社区及村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,清除杂草、垃圾,阻断鼠类栖息链。
-
强化医疗救治能力
- 指定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患者,配备充足的血浆、凝血因子等医疗资源;
- 组织专家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培训,提升重症救治成功率。
-
普及公众健康教育
- 通过媒体、社区宣传栏等渠道,发布防鼠防病知识,强调野外作业时佩戴口罩、手套,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;
- 倡导群众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腰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,并主动告知暴露史。
公众防护指南
针对出血热的传播特点,市民需注意以下防护要点:
-
避免接触传染源:

- 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、死鼠或其排泄物;
- 粮食储存使用密封容器,避免被鼠类污染。
-
加强个人防护:
- 田间劳作时穿长袖衣裤、胶鞋,减少皮肤暴露;
- 清扫可能有鼠类活动的场所时,先喷洒消毒液再处理。
-
改善居住环境:
- 安装防鼠网,封堵墙壁孔洞,防止鼠类侵入室内;
- 定期清理杂物,保持室内外整洁。
-
主动接种疫苗:
出血热疫苗是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,建议高暴露风险人群(如农民、野外工作者)接种。
最新政策与社会支持
西安市已对出血热防控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:
- 免费接种计划:向重点区域居民提供出血热疫苗免费接种服务;
- 物资保障:向基层医疗机构调拨检测试剂、防护物资及抗病毒药物;
- 舆情管理:及时公开疫情信息,避免谣言传播引发恐慌。
总结与呼吁
出血热疫情可防可控,关键在于落实“环境治理为主、免疫预防为辅”的综合策略,西安市通过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与公众参与,正全力遏制疫情蔓延,请广大市民科学应对,不信谣、不传谣,积极配合防控措施,如有疑问,可拨打西安市疾控中心热线(12320)咨询。
让我们携手行动,共同守护健康西安!
发布时间:2023年10月
发布单位: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
信息来源: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